资产负债表:代表一个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及股东权益。
增增减减,“盛”者为王。利润表:代表一个公司的利润来源。 赚赚赔赔,“胜”者为王。 现金流量表:代表一个公司的现金流量,更代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进进出出,“剩”者为王。
企业管理者的业绩主要靠利润来衡量,所以管理层特别重视利润表。
股东的财富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所以股票投资者啥也不关注也必须要重视资产负债表。
对于价值投资来说,可以不用太关注公司短期的股价,也不用太关注公司短期的业绩,但无论如何必须关注公司的长期业绩,而长期业绩在很多方面和公司的资产负债相关,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了支撑公司长期发展的财务实力。
企业的利润表反映的是产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投入。
我们都知道,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做企业也只有先投入才会有产出,最终还是投入决定产出。
利润表反映的是一时的成果,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一世的积累,一年赚多少钱远远没有一辈子攒多少钱重要。
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一个阶段发展的好坏,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则是企业生死存亡的根基强弱。
可以说,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财务实力大小,最终实力决定公司竞争优势的大小。
所以,如果你只想看几分钟的财报,那必须看资产负债表,特别是该表的负债部分,因为超值资产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靠谱。
比如:一家公司的资产是4亿元,负债是3亿元,看上去账面价值是1亿元,但是4亿元的资产在破产时能卖个2亿都要谢天谢地,结果一算,实际账面价值-1亿元,这样的公司不仅一文不值,还会倒欠不少钱。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架构就是有名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以,资产负债表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资产(表示公司有多少钱),下半部分是公司的负债(表明公司欠别人多少钱),而资产减去负债,就是真正属于股东的权益,叫所有者权益,而上市公司其实是所有股东的,因此也叫股东权益。
在股东权益中,“货币资金”是现金,这部分是真金白银,真实性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至于其他所列资产的数字是否真实,得看看它们的质量如何才能确定。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里面可能有很多猫腻,需要睁大眼睛仔细观瞧。
资产里面包括房地产、机器、设备和存货等,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和公司账面记录的价值并不符合。
比如:一座钢铁厂的资产负债表记录的账面价值可能高达10亿元,但如果设备陈旧过时,就会一文不值,卖废铁的钱都不够拆卸的费用。
之前我们曾提到过巴菲特当初收购伯克希尔,后来转型要把那批市场价值高达3000万美元的设备拿去拍卖,拍卖到手的钱却只有区区16万美元,而他当初购买纺织机时,一台5000美元,拍卖的时候,巴菲特一台开价50美元,没人要,最终只拍到一台26美元,相当于卖废铁的价格,连付搬运工的运费都不够。
如果房地产以原始买入价格入账,可能也已经贬值,但往往更可能中增值,你懂的。
在零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商品存货也属于资产,不过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可能性要看这些存货是什么类型的,如果是过时的迷你裙,现在一分钱也不值,如果是永不过时的白袜子,早晚都能卖出去。
另外,高科技公司的存货要特别注意跌价的问题,多数科技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快,只要一有新产品上市,就需要考虑旧规格产品的跌价问题,而像茅台、五粮液这些酒类公司,它们的存货项目多是制酒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酒类产品的保存期限通常较长,所以存货的跌价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一般人来说,资产代表有价值的事物,应该是好的,而负债代表存在的财务负担,应该是坏的。
但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资产却比负债更加危险,因为资产通常只会变坏,不会变好,而负债通常只会变好(不用偿还),不会再变坏(最多按照原来金额偿还)。
很少会有银行或投资机构看到一家公司负债比率极高,还勇于提供贷款,或愿意进场投资。
其实许多公司负债比率之所以偏高,常常是资产价值出乎意料地快速降低所造成的。
到这里,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巴菲特会丢弃资产评估法,而向市盈率、绩优企业、现金流量折现估值法不断升级转型。
因为所谓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重置价值,都是虚的。如果这家公司不生产,不能赚钱,什么设备都白搭,再好的资产都会严重贬值。
一家企业收购其他公司时,会涉及到“商誉”,也称为“无形资产”,商誉是指企业支付的收购价格超出被收购公司账面价值的金额,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装瓶厂、货车和糖浆原料等有形资产的价值,如果想要收购可口可乐公司,除了支付购买有形资产的费用外,可能还要支付几十亿美元来购买可口可乐的品牌、商标及其他无形资产,这部分用来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格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为商誉。
如果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商誉”这一项资产,表明该公司曾经收购过其他公司。
喜欢搞资本运作,收购大量企业的公司往往商誉值极高,但当被收购的企业出现亏损等经营不善的后果时,商誉就要减值,从而对业绩造成影响。
彼得·林奇就非常厌恶通过收购搞多元化的企业,他说:“利润不错的公司通常喜欢把钱浪费在收购其他公司这件蠢事上,而不是把钱用在回购股票或增加股息上。这种收购对象往往是价格被高估的公司,而且业务经营完全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范围,这样产生的结果是收购后的损失而不是收益能达到最大化。”
当然,应对方法也很简单,高度警惕费用资本化和大肆收购兼并的企业。
而且,商誉是个容易有水分的数据,这就要看它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不足20%,那说明即使有水分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看完了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再来看负债部分。
首先,要看一下股东权益和负债总额的对比。
二者比较理想的比例是:股东权益至少应该是负债总额的两倍,股东权益越高,而负债越低越好。
一般而言,权益负债比率不足两倍的企业,足以让我们把这种股票从名单上剔除,不过有些因素可以让我们酌情考虑:
第一,这些债务不是短期债务,要过好几年才到期;
第二,这些债务都不是银行借款,因为对于负债比例较高,财务杠杆较大的企业,银行借款是相当危险的,一旦公司经营上遇到问题,银行马上会要求归还贷款,这就使公司资金短缺,使本来能够应付过去的问题很可能变成致命的打击。
第三,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其流动负债占比一直不低,但这块主要是供货商的资金,使它在负债中可以使用较多没有资金成本的流动负债,反而是其“大者恒大”的优势。
当然,这样的情况仅限于行业垄断者独有,如果是营运效率和竞争力不佳的公司,如果流动负债比率增加肯定会提高经营风险。
再回过头来看看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栏,要特别注意商品存货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零售行业,存货太多就有麻烦了。
如果存货过多,可能意味着公司是在隐瞒销售不佳的情况,延迟报告亏损,而不是抓紧时间降价处理掉多余的存货,如果本年度期末商品存货额比期初减少,说明问题不大。
应付账款如果很高,并不是什么问题,这反而表明该公司在尽量延迟支付账单,尽可能把手里的现金利用到最长的时间。
衡量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支付短期负债,经常使用的指标是“流动比率”,它的公式是: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显示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比率越高,表示流动负债受偿的可能性越高,短期债权人越有保障。
一般而言,流动比较不小于1,这是财务分析师对企业风险忍耐的底限,甚至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强调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求企业的流动比率至少在1.5~2。
但是,这个原则并不适用于比较强势的通路业企业,比如:沃尔玛。
小知识什么是通路业?快速消费品行业主要分为通路业和制造业,通路业由现代零售业(国际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业(路边店、摊床、烟酒店、特产店、菜市场)、批发商、经销商、代理商、快餐连锁店组成。
沃尔玛从2009年左右开始,长期保持着流动比率低于1的状态。
原因其实很简单,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通路业企业,当消费者刷信用卡购买商品2~3天后,信用卡公司就必须支付沃尔玛现金,但是对供应商,沃尔玛维持一般商业交易最快30天付款的传统,利用“快快收钱,慢慢付款”的方法,创造手头上的营运资金。
因为现金来源充裕且管理得当,沃尔玛不必保留大量现金,并且能在快速成长下,控制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增加速度,所以它的流动资产的成长远较流动负债慢,这才会造成流动比率很差的假象。
乔布斯曾说过:“苹果和戴尔是个人电脑产业中少数能赚钱的公司,戴尔能赚钱是向沃尔玛看齐,苹果能赚钱是靠创新。”
戴尔虽然属于科技产业,但它的营运模式却类似通路业,向来以严格控制存货数量著称业界,不断拉长平均付款周期,同样也是“快快收钱,慢慢付款”模式,所以它的流动比率一直也不高。
我们要注意,沃尔玛和戴尔之所以能以“负”的营运资金有效率地推动如此庞大的企业体,是因为它们都有着极强的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所以不会有流动性的问题。
如果某个企业流动比率很低,且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又不好,那么发生财务危机的机会就会大增。
不过,戴尔在2007年左右遭遇直销模式成长停滞困难,平均付款时间逐渐缩短,再加上越来越依赖通路模式销售,应收账款的天数增加,其流动比率开始慢慢向传统企业靠拢。
在建工程的妙处就在于由于是在建状态,所以对它的确认可以随心所欲而且不容易被查证。
既可以通过推迟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的时间,用来规避新增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也可以把说不清楚流向的钱一股脑儿扔给在建工程。对于前者,表现为总是拖延在建项目的工期,对于后者,就是总是有一大堆的在建项目,你既搞不清为什么要建,也查不明白建设的真实成本。
很显然,一个专注于主业的公司要搞庞大的在建工程更困难些因为必须说清楚工程与主业的关系。但如果业务很杂,而且是多元化的那就名正言顺了,非常适合上演好戏。
另外,坤鹏论一直提醒,看财报绝对不能只看一年,要多年对比来看,如果某个企业的流动比率突然攀高,并不是什么好事,有可能是财务危机的警示,有可能是供货商要求企业现金拿货,或者是大大缩短其赊账额度及期限,这样在应付账款(也就是流动比率的分母)快速减少之下,流动比率会大大提高。
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都明确表示过,喜欢简单的公司,喜欢业务专一的公司。
为什么轻资产、业务简单的公司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为什么要高度专注管理者诚信踏实的公司?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相对简单、清晰、诚实,造假的可能性远远小于那些资产庞杂、业务多元化、管理者“过分聪明”、“手眼通天”和“商人气息浓重”的公司。
与其让自己变得比狐狸更狡猾,还不如根本就不和狐狸打交道。
其实,所有商业交易行为,最终的结果都会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往大了说,每个国家也是一张资产负债表,它是一国范围内所有政府、企业、个人分别的小合并资产负债表基础上的大合并报表。
再往大了说,全世界也是一张资产负债表,这时合并范围扩大到了全世界的所有国家。
那一国的资产、负债、权益分别是什么?
货币发行,货币流通,外债,汇率,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税收,生产要素,经济产出,这些宏观抽象的事物,套到这个小合并与大合并资产负债表框架下去理解,是不是有点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