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差异一:官方or民间?两国各不同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由财政部负责,是典型的政府机构制定模式。财政部的会计司于1998 年成立会计准则课题组 ,1998 年 6 月更名为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从事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委员会的委员由财政部聘任,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理论界、会计职业团体、中介机构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代表。
美国:会计准则一直由民间机构制定,政府对此干预不多。195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着手制定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成立了首个专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即会计原则委员会APB(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 ),此后演变为现在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被赋予高度的自主权,独立开展工作。它只向财务会计基金会FAF(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报告工作,不受政府甚至国会的约束和影响。
中美差异二:原则导向or规则导向?这是个问题
中国:财政部虽未明确表态,但实质上中国会计准则模式一直为原则导向为主,强调实质重于形式,采购谨慎性原则、减少方法的选择、充分披露,以此来克服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
美国: 美国会计准则最初是原则导向,但很快就因为操作性不强而转向注重细节的规则导向。哪里出了问题,立马会有相应的解释、公告制定出来,但是这样容易导致机会主义和盈余管理。2002 年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了探索会计准则原则导向之路。
中美差异三:财务报表要素少or多?各有各的好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定义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美国企业会计准则定义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Assets)、负债(Liabilities)、所有者权益(Equity)、所有者收入与所有者派给款(Investments by and Distributions to Owners)、综合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 of Business Enterprises)、收入(Revenues)、费用(Expenses)、利得与损失(Gains and Losses)及不确定性影响(Effects of Uncertainty)。美国将利得和损失定义为专属的概念,区别于收入与费用;此外,美国对于所有者权益上进行了进一步划分。
中美差异四:信息披露谁更急?美国分得细
中国:年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披露;半年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披露;季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披露。
美国:美国年报信息披露的时间要求因公司而不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把公司分为非加快披露公司(Non-accelerated Filer,公开发行股票少于7.5千万美元的公司)、加快披露公司(Accelerated Filer,公开发行股票在7.5千万美元及以上,7亿美元以下的公司)和大型加快披露公司(Large Accelerated Filer,公开发行股票在7亿美元及以上的公司),各类公司年报披露时间不同。
大型加快披露公司对于在2006年12月15日前结束的会计年度为结束之日起75天内披露,对于在此日期及以后结束的会计年度为结束之日起60天内披露。加快披露公司应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75天内披露;非加快披露公司应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90 天内披露。
除上述差异外,中美会计准则还在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列示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不过随着各国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可以预见日后二者的差异将会更小。
2016年11月,新上任的美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韦斯利·布里克(Wesly Bricker)也在年会中谈到,允许本国企业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个人认为是可以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