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11-0518
免费体验高顿M云会员课程
月报、季报和年报有什么区别 关注公众号
2023-09-27 来源:高顿咨询

很多人想象中的财务人员,带个眼镜,沏一壶茶,打开报纸,报销签字啊,就是一天。实际上大多数人是坐在五星级大楼的格子间里,疯狂的加班,忙活着特大型央企的报表。每个月月底到月初前五天,不论是国庆还是春节,永远在坚守岗位,出月报、季报、年报。

“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没错了,他就是做报表的!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出个报表么?至于叫苦么?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财务人员是在代账公司上班的,可能每个公司的体量都不大,但是,数量多啊。

202309271712360160039.jpg

那么问题来了,财务报表只有年底才出吗?如此声势浩大?是不是出完年报,就可以放羊了?

如果你有留意上市公司的公告,会发现所有上市公司至少有三种财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实际上每个企业都会编制月报,只是不会披露。

这些财报有什么联系和异同呢?

一、财报科普

对于财报,巴菲特说过:“别人喜欢看《花花公子》杂志,而我喜欢看公司财务报告。”由此可见财报对于投资者的重要性程度。财务一定能反映企业业务概况、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偿债能力等。所在行业的趋势、股东的构成、经营导向等信息,都“潜伏”在财报里。

《上市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

简单的说吧,年报就是12月底。半年报是6月底。季报就分4季,第一个季报是4月报1-3月累计的利润表第二个季报是7月报4-6月的利润表中本月数累计,以此类推。月报就是自然月报表,一般不用披露,但企业自己肯定也是要做的。

二、年报“必严肃”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都会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全面审计,注册会计师会对审计方财产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和相应审计风险,出具审计报告并附带不同的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和否定意见。

与季报、半年报(两者都可称为中报,即非年度报告)相比,年报的调整次数非常频繁。年末结账后,进行7、8次的报表数据调整是非常正常的,并非为了“修饰”数据。主要原因是年底工作非常繁忙,难免发生一些重大的纰漏。比如分子公司之间对账错误、投资计划误入新年度、漏提各种减值准备、存货成本计算出现偏差、部分基层网点数据漏统计等等,这就需要不断地做调整。

公司财务部门年报编制完毕后,并不会马上发布公告,细心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绝大部分年报都是3、4月份发布,实际上1月份已经做完了。为什么? 需要审计啊!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会经过事务所的全面审计,注册会计师会对审计方财产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和相应审计风险,出具审计报告并附带不同的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和否定意见。

直到3月份,会计师事务所开始进驻各分子公司的财务部门,对上年度的年报进行审计。核实收入成本,核查银行存款、往来款项,抽查库存情况,盘点资产,

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后,上年的财报就可以发布公告了,此时通常到了三月下旬甚至四月份。

而中报不需要这样的调整。月报更不需要审计,更多是用来内部管理报表分析用。

三、年报内容比中报更加详实

一份上市公司的年报动辄上百页甚至二三百页,内容非常庞大,但是季报和半年报通常只有寥寥几页,除了主要报表外,解释的部分就很少。

无论是年报,还是季报半年报,财报的核心均为四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

为了向投资者披露更详细的信息,年报会将公司的业务、发展、公司治理等信息发布在年报上,但是这些附加信息就不会体现在季报和半年报中。

同时,为了更好的解释年报中重大项目的数据,证监会要求披露年报的财务报表附注,将这些项目的明细罗列出来。季报和半年报没有这些要求,因此就显得单薄。

四、审计意见要重视

审计是帮助投资者把关!仅有年报才有的“待遇”啊,小伙伴要重视。

有些上市企业为了业绩,有修饰财务数据的主观需求,因此财务人员通过各种“财技”便可将报表数据尤其是营业收入、利润等关键指标调整到公司管理层想要的范围。审计相对专业的进行外部监控,每年都要和事务所斗智斗勇,又要泪目了!

经过审计的年报,其财务数据可以认为是“真实可信”的。有投资者可能认为这样说太绝对了,上市公司出现的黑幕还少么?甚至很多人认为上市公司财报不造假不可能的。

对此,我们有必要接受一个基本的财务假设:事务所审计过的数据是“真实”的。因为不这么认为的话,我们就没有其他渠道可以获得这家公司更详细的财务数据,也就根本无法对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评估。

尽管存在事务所和企业联手作假的可能,但是通过检查银行流水、往来单位询证、资产盘点抽查等审计手段,企业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收入、毛利等核心指标是基本准确的。综合历年财报对比,就能够判断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

也正因为此间的差异,部分上市公司先发布业绩预告,再利用中报的数据调整,来实现“超预期”的概念进行股价炒作。

但是,年报就不敢了,因为一方面年报经过审计,调节余地不大;另一方面,拿年报炒作的法律风险太大。

定制企业专属培训方案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所在公司:
  • 课程老师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