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预算编制的优缺点
预算编制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制度,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其自身具备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可以将考量标准量化。预算编制将企业一定期间内的战略计划和经营目标完全量化为各种财务数据,包括收入预算数据、成本费用预算数据、投资预算数据、筹资预算数据等等,将考核标准量化后,就在企业内部诞生了一把公平的、共同的货币尺度对整个企业中的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考核,同时也便于对不同业务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
2.预算编制主要采用财务会计控制模式,便于企业理解和掌握。目前,中国企业采用的预算编制模式主要是财务报表预算模式,预算编制完成形成的最终表现形式即为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已经被现代企业人所广泛熟知,所以特别便于操作。
3.预算编制的目标指向性强。预算编制的总目标就是指向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总体经营目标,企业在编制全年综合预算的时候,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总体经营目标,如果偏离了这个大方向,那么预算即使编制得再好,都不会达到有效引导企业日常工作的效果。
4.预算编制有利于明确各预算责任中心的责任。编制预算的各个责任中心因为参与了预算的编制过程,对于各自的责任和权利做到了心中有数,明确了日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有利于调动各个责任中心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完成预先制定的目标。
二、企业预算编制中的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年度预算编制必然因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和实际执行发生变化,当前很多企业**对预算编制的财务控制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预算编制在企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具有一定影响。
1.预算编制基础薄弱
企业开展预算编制的基础是建立监督和管理预算编制执行的规章制度,并与预算编制配合发挥作用,这些制度是监管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基石,也是成功实施预算编制的保证。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可以作为预算编制效果的监管依据,来改善企业预算编制基础薄弱的现状。目前企业预算编制基础薄弱的主要表现是制定预算编制制度缺乏长期性,虽然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也提及集团的中长期经营目标,但为实现这些经营目标的保障对策却很少,粗放式的管理使得预算执行存在困难;其次,制度管理范围与实际相悖,虽制定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无法执行,导致制度管理很难落实。
2.预算编制部门不健全
完善预算编制部门是预算编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预算编制体系正常实施的前提。企业的预算编制是由预算编制部门进行编制和执行,企业的预算编制部门负责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评等预算编制活动。企业内各职能部门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负责本部门责任范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企业设预算编制委员会,负责预算编制及制度建设。财务部是日常工作机构,负责预算编制的组织及预算的汇编工作。预算批准的**权力机构是董事会。但很多企业并不重视预算编制委员会的建设,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同时导致无法针对预算编制实施财务控制。
3.预算编制过程缺少监督
为保证企业预算编制能够有效执行,编制的预算数据必须真实、完整。企业一定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以便针对预算编制实施财务控制,监督管理预算编制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保障总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编制的财务控制本质上是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为实现预算总目标进行的跟踪和推广手段。但因为企业集团规模庞大,不同下属企业的利益不同,很难形成一致行动,这就是使得整个集团的预算编制执行缺少财务监督和控制,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约束力不足,导致预算编制失控。
三、预算编制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
(一)预算编制模式存在的问题
1、有预算无控制
有些企业在年初预算编制时,形成了一套完整而详尽的预算,但是一旦预算编制完成,就将其束之高阁。只是到了年末,才将预算拿出来,作为一个考核奖惩的依据。预算并未在企业发挥管理作用。
2、有预算编制,但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或预算编制体系
有些企业虽进行预算编制,并且在预算实施过程中也实施预算编制。但是其控制往往是事后控制,缺乏预算编制方法的认知,无法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和预算编制体系。
(二)构建预算编制模式的必要性
1、预算编制是构建完整预算体系的核心
完整的预算体系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和预算考核与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预算闭环。只有预算编制才能保证经济活动在其预算范围内,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终实现预算目标。只有预算编制把预算体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预算编制是企业预算体系的核心。
2、预算编制是企业实现预算目标的保障
企业要保证实现预算目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预算编制体系,在复杂的企业经营中,企业想要实现预算目标,将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