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一)新准则抑制了利润操纵的短期行为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与国际财务报告实现了极大的对接,在规范内容上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遏制企业的利润操作行为具有重大的意义。新准则抑制公司利润操作的短期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新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了全面性的调整和补充,对于以前的资产减值缺乏可操作性和局限性导致的企业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具有明显的规范效果;其次,新准则中的或有事项准则起到了对利润操纵的抑制作用;第三,新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部分有了重大的调整,在**程度上降低了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的投资收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现金流入情况增多,对于企业资产质量的管理和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作用。
(二)新准则的实施能够增强上司公司的生态环境意识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是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实施的一个重要理念,通过加强成本核算以及改进核算方式能够积极协调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方面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对于对生态、资源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如油气行业、矿产行业以及核电企业等,为了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弃置费用,新准则对企业确认资产时预计环境恢复的弃置支出进行了规范,将资产弃置支出并入到成本费用中,使企业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可能地规避了超前分配,从而使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大大增强,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落实奠定了基础。
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特点
(一)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涵盖面广泛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于会计工作相关内容的规范进行了系统化和全面性的构建。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实施效力来讲,基本准则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具体准则对于会计信息、核算方式等内容具有针对性的规范性意义;实施指南则具有辅助应用的作用,提升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从准则内容的类型来看,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涵盖了普遍适用的业务准则以及特殊行业的业务准则,同时还包括了财务报表问题的规范细则等内容,并且保证了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和协调统一,对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理念性较强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财务报告的目的进行了强化处理和明确的定义,指出财务报告要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有效的反映,为报告使用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从这一规范中可以看出新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社会公众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对于保证信息使用者的权益、促进市场环境的净化以及市场的稳健发展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与国际财务规范相接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对于我国企业会计操作与国际接轨迈出了重要一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于资产、负债、收入、利润、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界定,并且对会计要素的实施条件进行了确认,加强了对于资产负债表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规定,体现出与国际规则相趋同的发展态势,为我国企业的运行融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力条件。
三、准确把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总体框架
在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总体框架中,基本准则是纲,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成为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它们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标志着我国企业统一的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体系由《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应用指南》两部分组成。《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具体处理会计实务提出了具体标准,《应用指南》为具体执行准则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
2、把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特点
充分考虑小企业实际,减少了会计职业判断,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一是简化性原则。在会计计量方面,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的认定标准;分期付款购买设备,不再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取消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收入更强调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不太关注与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在财务报表方面,简化了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不要求提供股东权益变动表,在附注中增加了纳税调整的说明。二是统一性原则。要求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会计处理。三是一致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基本消除了与税法的差异,与税法相协调。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确定应当考虑税法的规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和摊销期限与税法保持一致,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