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11-0518
免费体验高顿M云会员课程
海信独家回应收购东芝始末:并购不会带来资金盈利压力 关注公众号
2017-12-08 来源:经济参考网

  近日,海信电器收购日本东芝电视的消息发布,引发各界再度将关注的焦点投向海信的全球化布局。收购日本电视巨头东芝,反击、起诉夏普专利侵权,在美国黑色星期五大促中一天即销售52万台4K电视……海信集团的国际化“动静”有点大。

  收购东芝,这步棋对海信来说,是国际化布局的优化,还是如外界质疑提出的“捡垃圾”?海信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如何?国际化的“翅膀”能否助力海信,这个连续13年在国内份额第一、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三的电视品牌,领衔中国企业冲击全球彩电老大?

  就此,《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海信集团品牌总监朱书琴。

  经济参考报:在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脚步放慢的大背景下,海信全球化布局之路却从未止步,尤其是最近收购东芝电视一事引人关注。能否介绍下,海信海外收购的历程始于什么时候?此次收购东芝是出于什么动因和机遇?

  朱书琴:本次海信收购东芝电视始于今年4月初。据日经新闻等日本媒体报道,东芝计划出售其电视业务。

  海信得知此信息后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东芝电视在技术、质量等方面有深厚的累积,尤其是在图像显示、画质、芯片等方面,而海信电视在智能化技术和内容运营方面拥有领先的优势,双方可以在技术和质量方面相互取长、相互借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东芝品牌历史悠久,是世界知名品牌,海信近几年在全球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大力推广海信自主品牌,海信电视在南非和澳洲已经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尤其是2016年收购夏普北美业务并成功运营夏普品牌,积累了丰富的全球品牌运营经验,完全有能力在全球运营好东芝品牌。

  经济参考报:东芝是日本老牌的知名企业,收购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碍?海信是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和东芝达成一致的?

  朱书琴:据媒体报道,有意收购东芝电视的企业不止海信一家,国内外电视企业都有,而且某些企业此前与东芝有过深入的合作,从东芝对于收购方的熟悉程度看,海信没有任何优势。但海信电视在技术、规模和品牌运营能力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尤其是在日本市场,海信电视是唯一进入并发展自主品牌的中国企业,也是除日本本土品牌之外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这是海信能够从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参考报:上述收购需要的资金是如何解决的?是否如有些媒体分析的,“今年东芝TVS负债总额扩大到16.27亿元,再加上7.54亿元收购金,这意味着海信实际上付出了24亿元的代价”。并购是否会为海信的盈利带来资金压力?

  朱书琴:本次收购所需资金均是海信电器的自有资金。某些媒体分析的所谓本次收购海信实际上付出24亿元的代价,这个分析显然不对。首先,是目前上市公司公告中已经明确,收购资金129亿日元(约7.98亿人民币)并非双方最终的交割价格,该价格是根据2017年3月31日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得出的交易价格,双方将根据交割日的交割报表数据对购买价格进行调整,确定最终交割价格。其次,任何企业都不能仅仅依赖股东投入的自有资金来运营,企业都会负债经营,包括通过银行信用借款或通过商业信用获得付款账期,而且这些负债是随着企业经营不断周转和变化的,到期偿还这些负债是企业自身的责任,并不是股东的责任需要付出这些资金。从本次并购规模和海信电器自身的财务状况看,并购不会给海信带来资金和盈利的压力。根据公司发布的相关公告,海信电器2016年末账面的现金类资产约55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仅有40.02%。

  经济参考报:目前上述收购的进展如何?后续还有哪些工作?

  朱书琴:目前收购协议已经正式签署,后续将向商务部进行反垄断申报,完成反垄断审批后,双方将正式进行股权交割。

  经济参考报:我们也注意到有一些争议,一方面有观点认为东芝的40年品牌授权和技术将为海信带来增值,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质疑认为,东芝电视是负债累累的“洋垃圾”,您如何回应这一质疑?

  朱书琴:东芝电视目前的亏损是由于其规模小、成本高以及效率低。但东芝品牌历史悠久,是世界知名品牌,并且曾经是电视行业领导者,其品牌影响力和品牌溢价能力仍然较高,而海信电视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进入全球前三,海信在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收入大约占全部出口收入的60%,在全球主要国家都拥有销售渠道、销售机构以及销售和服务人员,收购后将东芝的品牌影响力与海信的全球渠道资源相结合,将有利于迅速提升东芝电视的市场规模;东芝电视在图像处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海信电视在智能化技术及内容运营服务、以及激光电视等新型显示产品和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收购后可以在电视技术、产品方面共享资源,互相补充提升,同时这也有利于缩短东芝电视产品上市的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海信电视拥有采购和制造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收购后通过与东芝电视共享供应链资源,可以降低东芝电视的成本,提高东芝电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海信有信心通过共享研发、供应链和营销渠道等各方面资源,实现收购整合效应,扭转东芝电视经营亏损的情况,并把东芝品牌运营好,给海信带来增值。

  经济参考报:不少企业表示,真正的挑战往往在于收购交割完成之后的整合和管理,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打算如何整合?

  朱书琴:对于一个收购事项,股权交割不是收购的结束,而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交割之后的整合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本次收购跨国家、跨文化,使整合所面临的困难更大。但海信有收购科龙电器的整合经验,以及收购北美夏普的品牌管理和运营经验,也与日本企业有长期的合资经验,这些都将有利于本次收购整合及后续运营。本次收购后,双方将在重点在企业文化与管理方式的融合、技术、质量管理资源的共享融合、供应链资源的共享融合、双品牌运营与渠道资源的共享融合等方面实施整合和共享。

  经济参考报:海信电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称霸市场,但是有分析认为,海信在国际市场上相对发展缓慢,此次收购对海信全球化布局和发展有何意义?

  朱书琴:海信电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位居第一,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进入前三,并且呈现高速发展状态。以美国为例,今年前九个月,海信在美国的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54.4%,在刚刚过去的黑色星期五大促中,海信一天即销售52万台4K电视,并且都是自有品牌。

  与很多国内企业以OEM出口方式为主不同,海信连续多年在海外市场建设海信品牌基地,在全球主要国家都拥有销售渠道、销售机构以及销售和服务人员,海信电视在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收入大约占全部电视出口收入的60%,并且海信电视在南非和澳洲已经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美国及欧洲市场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日本市场,海信电视也是本土品牌之外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

  收购后,海信将进一步拓展电视业务的研发、品牌和营销的全球布局,实施多品牌战略,在日本将向市场占有率第二位发起有力的冲击,同时可以将海信的全球渠道资源与东芝的品牌影响力相结合,迅速提升整体销售规模。

  经济参考报:海信是否还有后续的新的收购计划?看好哪些领域?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环境?

  朱书琴:海信的国际化进程最近几年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这与海信前几年在海外市场扎扎实实打下的良好基础密不可分。后续,海信仍将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理念,密切关注与海信主导产业多媒体、家电、IT智能系统等相关的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等领域的并购机会。

定制企业专属培训方案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所在公司:
  • 课程老师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